相信大家小时候一定看过1986版的《西游记》,那时它几乎是家喻户晓,成为了无数人童年的美好回忆。当时我们大多关注的是孙悟空的机智与勇猛,瞪大眼睛看他如何打妖除魔,如何凭借火眼金睛识破妖精的伎俩。但也许大家很少留意其中那些美丽的仙子和妖怪,尤其是出现在女儿国的角色。你知道吗容新策略,现实生活中确实有类似的女儿国存在。那么,为什么说它是男人们的噩梦呢?
大家好,欢迎收看本期的《极致读书》,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揭开女儿国的神秘面纱。
在《西游记》中,女儿国是一个全由女性组成的国家,从国王到普通百姓,统统都是女性,没有一个男性。当师徒四人来到女儿国的城门时,首先遇到的是一位女官。她拦住他们,严肃地说:“远来的使者,不可擅入城门,请投馆驿注名上薄,待下官执名奏驾,验引放行。”这表明,女儿国不仅有驿站,且这些女官并不会因见到男性而感到惊讶。由此可见,这个国家并非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,男子并非从未见过,甚至是时常有人来访。根据老婆婆的叙述,历史上曾经有男性来到这里,但他们的结局却非常惨烈。她告诉唐僧一行人:“幸好你们运气好,来到了我家。如果到了第二家,那就不得善终了!我们家四五口人,年纪都大了,早就把风月之事收了,所以不愿伤害你们。若是到了第二家,年轻人哪里会放过你们!如果不从,还可能会拿你的肉做香袋。”由此可见,任何到达女儿国的男人,若不遵从当地的风俗,最终都可能遭遇极其惨烈的命运。女儿国的女性也有强烈的欲望,看到男子后,便会毫不犹豫地采取行动。那些拒绝配合的男人,往往下场悲惨。这种情况久而久之,男子的到访便愈发稀少了。
展开剩余73%在《西游记》的原著中,女儿国的国王与唐僧的初次相遇,并不是因为唐僧英俊的外貌,而是因为唐僧的特殊身份。国王在看到唐僧的通关文牒后,得知他是唐朝皇帝李世民的亲弟弟,这才产生了要让唐僧成为丈夫的念头。她希望通过与唐朝建立联系,获得更大的保护。
实际上,历史上确实有多个“女儿国”的存在,且不止一个。在玄奘大师取经途中,他的门人根据他描述的经历,编写了一本《大唐西域记》。书中提到一个位于雪山的“东女国”,这座国家大致位于今天四川大渡河流域。东女国世代由女性当政,且国家有明确的“大女王”和“小女王”,当大女王去世时,由小女王继位。这座国家的历史大约维持了三百年左右,男性并非完全消失,但他们的地位相对较低。虽然并非所有外部职务都由女性担任,但政治权力仍然掌握在女性手中,男性则多承担耕作和军事职责。
东女国的居民遵循的是“女尊男卑”的社会结构,女性在此社会中享有极高的地位。根据史料记载,东女国的女性大多长相甜美,且她们的住宅都是石头建造的碉楼。女性的社会地位与她们所住碉楼的层数有关,最高层的碉楼为九层,而普通女性则住在三四层的碉楼里。东女国的社会并没有婚姻的概念,实行的是“走婚制”,保留着母系氏族的一些传统习惯。男女在集会时相识,如果有意愿的男女通过“走”的方式繁衍后代。男子需要在夜间爬上女子的碉楼,才能在第二天黎明之前和女子共度一夜,直到第二天早晨鸡叫时离开。每次“走婚”关系持续到女子怀孕为止,称为“甲依”,但这段关系可以随时解除,女子可以选择另一个自己喜欢的伴侣。女子一生可以拥有多个“甲依”,且所有的孩子由母亲抚养,父亲对孩子并没有任何责任。
东女国与唐朝的关系非常密切。唐高祖时期,东女国曾派使者来过朝,到了贞观年间,东女国再次派使者来朝,双方保持了长期的交流。即使是在武则天登基后,东女国也请求获得封号,武则天同意并册封了东女国国王为左玉钤卫员外将军。之后,东女国国王还被册封为归昌王。尽管如此,随着唐朝衰落,尤其是安史之乱后,东女国的命运发生了剧变。与吐蕃的战争以及唐朝的衰败,使得东女国的记载逐渐消失。东女国最终可能被吐蕃吞并,部分被同化或融入了大唐。
实际上,母系社会在人类发展历史中是一个必经阶段。虽然有的地区早早发展出母系社会,另一些地方则相对闭塞,但今天,全球一些地方仍然保留着母系社会的传统。比如在非洲和亚马逊丛林中,有一些部落至今仍遵循母系制度。特别是某些印第安部落,被称为“非洲的女儿国”,在这些部落中,女性从出生起就开始接受严格的训练,目的是成为一名强大的女战士。她们通过征战周围的男性部落,将战俘带回自己的部落,繁衍后代。若生下女孩,这些孩子会被抚养成女战士;而如果是男孩,则会被遗弃在丛林中,任其自生自灭。
由此可以看出,《西游记》中的“女儿国”故事,可能正是借鉴了唐朝时期东女国的历史背景,并经过作者的艺术加工,变成了我们今天熟知的“女儿国”形象。这个女儿国正面临周边国家的威胁,如果能与唐僧结亲,就能够借助唐朝的力量保护自己,国王的求婚也隐含着政治图谋。
以上就是今天的极致读书内容,下期节目将带来更多精彩的揭秘,敬请期待!
发布于:天津市第一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